Skip to content

關於台灣農村,我想說的題目是…

我想說的題目是「重建城鄉的土壤」這個報告會分成三個部分,有三個簡報檔(後續貼上)。

先是《老人戰爭》

這個部分,我想說的是:需要有一群人,去預備地方與大環境。

台灣擁有優良的農業技術,加上幅員不大,而且戰後,國民高等教育普及。10 年之內,有一群迥異於當下的老農民,擁有中、高等教育,受過平均 20 年各種完整專業訓練與實務經驗,出身農家,或是羨慕農村生活的族群即將退休,他們很可能會選擇回到農村。

若是妥善將他們導入農村,他們所蘊含的知識能量將可以促使一個可以自我學習、自我研究、擁有寬廣知識,能夠自由運用人類文明的農村社區誕生,我所嘗試的是提高這些人退休後往農村移動的機率。

這是第一波知識入鄉,第一波的人所帶給農村的知識、人口與資金,將帶給農村文化復興的起點,為各種年齡層的人口回到農村舖設更寬廣的道路。

千甲聚落 CSA 計畫

這個部分我想分享:什麼型態的農業可以讓所得真正的提高,並且發揮外部影響力?要從那裡下手?

千甲聚落 CSA 農場說:我們想像⼗年之後,當你再次聽到都市原住⺠民,作版模、綁鐵粗活的形象以經不復記憶,你的理解將會是:他們手中握著城市的健康糧⻝⾷食,擁有美麗的農場,還有溫暖的友誼…
屬於都市原住⺠的 CSA 生態農場,盤據在城鄉交界,像⼀串珍珠項鍊,掛在都會的項上。

重建城鄉土壤

三年的千甲聚落 CSA 計畫,嚴格來說,並沒有達成目標。但是,我覺得最主要的失敗原因在於沒有辦法有效的克服環境與土壤的問題。「生態農業」不是隨便喊喊,一個農場,沒有整體強韌的生態環境,農務工作只會讓人累死,陷入不可自拔的人力、土地與自然的剝削惡性循環。從事生態農業,最適切的切入點在那裡?關鍵的線索是:土壤,健康的土壤來自完整的生態循環,而我這次選擇從回復完整的微生物菌菌相做起。

沃土很寶貴,能夠產生充裕的糧食,有可以涵養水分,增加蒸散作用(transpiration)促進降雨,又可以固定CO2。我們知道要尋找沃土,其實就是改善我們的土壤。台灣擁有深厚農業技術與科技能力,在沃土難尋的時候,是應該投入更多的資源去研究如何有效並系統性地改善土壤品質的工作,我認為尋找適切創造沃土的方法是科技介入農業的優先任務,應該積極探索台灣本土活潑的微生物菌原鄉。透過與城鄉地區的生態農場攜手,讓多元、活性強大的微生物回到都會附近,讓更多的有機資材回到泥土,讓人們重新擁有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