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從 Line 的謠言機器人談起

我想,應該有人知道「美玉姨」和【Cofacts 真的假的】用的是同一個資料庫,引用美玉姨程式的作者徐曦的說法「『美玉姨』是搭 g0v Cofacts 的順風車,我寫的只是一層皮而已,所有更痛苦的資料苦工都來自於『真的假的』。」

因此,我們要真正要面對的問題就是:【Cofacts 真的假的】資料庫可以相信嗎?究竟執政單位、有心人士是否會監控這個資料庫或者上下其手?這沒有簡單的答案,不過卻有容易做的行動,那就是「參與」!

大家沒有時間看長文章,我就簡單說:【Cofacts 真的假的】這個資料庫的資料是開放的,只要願意,就可以自由參與編輯、自由使用、修訂,只要關注的人多,又都被賦予修訂的權力,這樣產出來的資訊就不會太偏執,而且資料會持續演化。

開放資料是科學,不是信仰,所以不會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的論戰,是大家一起追求資訊透明、接近事實、合理流程、改善效能、促進創新…。

至於「美玉姨」是否會受到控制,對於開放資料做不當的詮釋?作者都說了,原始碼開放,你隨時可以修改,或者找專家去指正它。

所以,不用怕這種開放原始碼的程式以及開放的資料。

@夏靜漪 這篇文章提到最核心的重點是:ㄌ資訊的「過濾泡泡」。這是一個老詞彙了,但,你能夠想像,在地球上,還有很多人對於地球是平的深信不疑ㄌ(我沒有說他們一定錯,只是很奇特而已)?為什麼?因為過濾泡泡。

群組的夥伴提到「非常希望群組的朋友可以對於訊息的傳遞先做好理性的查證!目前社群媒體的發展,激化不同觀點與立場的效果已經超乎我們想像!原本希望透過多元訊息的傳遞,可以擴大彼此的理解和共識,但這幾年我們發現似乎永遠都是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既然我們無法改變跟自己不同立場的人的看法,那請至少做到「求證」!否則就會浪費大家寶貴的時間,然後依然「信者恆信、不信者恆不信」,希望糧倉群組可以做一個好的公民示範!」同時,也分享了一份報導~【示威者闖入美國國會】破解個別假訊息無效 要用同理心打破資訊泡泡

什麼是「過濾泡泡」?維基百科說的很明白:過濾氣泡(英語:filter bubble),又稱為同溫層、個人化資料過濾、篩選小圈圈,是一種網站針對個人化搜尋而提供篩選後內容的結果。網站內嵌的演算法會透過使用者的地區、先前活動紀錄或是搜尋結果,給予使用者想要的或是觀點一致的結果。這種結果可能會導致使用者越來越看不到他們不同意的觀點或資訊,使得認知過於單向,並處於他們的文化、意識形態氣泡之中。

另一個說法就是迴聲室效應(英語:Echo chamber),對使用媒體而言,它是指在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中,一些意見相近的聲音不斷重複,並以誇張或其他扭曲形式重複,令處於相對封閉環境中的大多數人認為這些扭曲的故事就是事實的全部。

那些網站最會替你製造過濾泡泡、創造迴聲效應?你一定知道,這當中的翹楚是臉書(facebook)。它的設計,就是為了不停的透過你自己透漏自身的訊息,強化你的資訊過濾泡泡,讓你覺得這個網站真有用,給你想聽、想看、獲得左右逢源的訊息,你在這個天地裡面,幾乎獲得了所有你想要的東西,於是,你感到非常的刺激、滿足,你整個晚上、經年累月都在這個地方,這裡可以不經嚴謹考證就可以長篇大論,你透漏的訊息越來越多,臉書的演算機器人把你摸的越來越透徹,給你更精準、更熱愛的訊息,刺耳的訊息越來越少,封鎖嫌惡網友的工具越來越方便…於是,你的同溫層越來越堅固。你享受了十足的網路衝浪快感,但是,你的滑板底下已經不是海浪了。

每一個從事網站設計的人都知道,最好的網站設計是讓使用者不要用太多的大腦,這些優秀的工程師、設計師都相信,使用者都有一個很深沈的呼喊「不要叫我思考(don’t make me think)」,所以,很認真的讓大家不用思考。

我不是要你刪除臉書,畢竟我們大多數人不致於嚴重的陷入過濾泡泡之中,然而,建議大家也許應該思考一下這篇文章建議的:去學習「參與式」(paticipatory)的資訊生態圈,用同理心去了解其中的吸引力,為那些深感在現實生活中缺乏演算法幫忙提供資訊的人們,重新找到可以信任的資訊來源。

另外,老話一句,網路資源很昂貴,審慎分享資訊。…

社區糧倉群組希望大家專注在社區糧食供應、生態農業、合作社與團結經濟這些議題上,不是要大家一言堂,而是希望借助大家不同的訓練、背景、所讀的書、參加的研討會、實務的經驗…,到這裡來,一起討論、分享是否有機會透過社區的力量,讓糧食生產的過程就是一個生態復育?若是這樣,那們人類就可以一面吃飯,順便把環境復育也完成了,可能嗎?其實,微生物就這麼幹的(有興趣再細談,我們群組裡面有很多高手可以跟大家分享)!

專注群組的軸心主題,並不會成為造成群組的過濾泡泡,因為,這個群組會聽到針對主題的各種聲音,刺耳的&愉悅的!

參考資料:

[關於謠言機器人](只談美玉姨和 cofact)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