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w.w. > Education > To see is NOT to believe: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

To see is NOT to believe:媒體識讀(Media literacy)

綜言之,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或翻譯為「媒體識讀」)是一種可適當取用(access)、分析(analyze)、評估(evaluate)製造(create)、傳遞媒體資訊的能力。

媒體素養於當今社會之重要性及其影響

新科技的出現讓個體需要不同於以往的「新素養」(new literacy),此新素養所指為個體處理以資訊與數位形式展現(如超文本、社會網路、線上論壇)的文本所需之能力(Leu, et al., 2004),2018年後此概念被持續更新定義為個體能錨定、取得、反思各種訊息形式;可溝通分享、解決並面對新的複雜問題,具備知識創新,擴展能力及生產力,使其得以在知識為主的社會生存之能力(OECD, 2018)。新素養之概念多元,包括社會文化的社交實踐能力,對線上資訊重要性的新理解策略和處理力、多元識讀,以及在多模式情境建構不同來源知識能力,也包含一般資訊素養(ICT literacy)以及訊息素養(informational literacy)(Cope & Kalantzis, 1999; Hull & Schultz, 2002),尤其重視獨立批判性思考和分析能力(Clemitt, 2008)。其中,閱聽人能夠審查、判別、閱讀、研習媒介及其內容的能力則被稱之為「媒體識讀」或「媒體素養」(media literacy)(余陽洲,2004),綜言之,媒體素養是一種可適當取用(access)、分析(analyze)、評估(evaluate)製造(create)、傳遞媒體資訊的能力。

內容出處: 國家教育研究院電子報 / To see is NOT to believe:媒體識讀能力決定你世界裡的實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