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w.w. > 科學、技術與創新在確保2030年之前糧食安全中所扮演的角色

科學、技術與創新在確保2030年之前糧食安全中所扮演的角色

科學、技術與創新在確保2030年之前糧食安全中所扮演的角色

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 UNCTAD)是聯合國秘書處中負責整合貿易、發展、投資與財務的主責單位,其任務之一是發行系列出版品,期望能以科學、技術與創新對於開發中國家有所貢獻。

由於全球約有近8億人口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特別是開發中國家以及鄉村地區的農家。根據調查,居住在鄉村的人民因為糧食與資金不足,較容易處於貧窮線下;再加上氣候劇烈變化,更容易因乾旱或洪水使得處境更為艱困,而這些貧窮人口中有70%是以農為生的小型的農家。雖然因為全球化貿易與國家經濟的發展使得貧戶的營養狀態得以改善,然而隨著全球人口成長,對糧食的需求不斷增長,已開發國家發展生質能源以及新興國家飲食習慣改變,都足以影響糧食種類的供需平衡。

2016年永續發展目標(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在SDG 2中訂定3項相互關聯的目標;終結饑餓、達成糧食安全以及改善營養。全球無不冀望藉由科學、技術與創新達成該等目標,綜整為以下四種方式:
一、 提高糧食可用率,面對的挑戰包括:
(一)生物性壓力:科技解決方案如開發抗病蟲害、抗除草劑、抗耕耘機、昆蟲忌避品種等。
(二)非生物性壓力:科技解決方案如抗鹽害及氣候變遷品種等。
(三)提高作物生產力:科技解決方案如傳統育種、組織培養、分子標誌育種、先進基因工程、低成本診斷套組等。
(四)改善畜牧業:科技解決方案如低成本與高營養的動物飼料、獸醫診斷套組、獸醫用藥、動物精液保存法、動物組織工程等。
(五)缺水:科技解決方案如節省用水、新型灌溉或廢水再利用技術、海水淡化技術、耐旱作物等。
(六)土壤:科技解決方案如合成肥料、土壤微生物、沼氣分解劑等。
(七)資源投入整合:科技解決方案如無人機、物聯網、大數據及農場管理軟體等。
(八)都市耕作:科技解決方案如室內栽種、垂直栽培、水耕及低成本溫室栽種等。
9. 電力及精密作業:科技解決方案如機器人或使用畜力協助。
二、 提高糧食可取得性,面對的挑戰包括:
(一)採收後處理耗損:科技解決方案如各種保存(乾燥、冷凍、真空)、包裝、殺菌及塗覆技術等。
(二)採收及農產加工設備:科技解決方案如穀物脫粒或各種加工設備。
三、 提高糧食的利用與應用,面對的挑戰包括:
(一)缺乏高營養成份食物:科技解決方案如不同營養成份強化作物等。
(二)缺乏健康飲食資訊:科技解決方案如健康教育廣宣,以及健康監控APP等。
四、 增加糧食安定率,面對的挑戰包括:
(一)缺乏預測何時適合以及如何耕作的能力:科技解決方案如氣象預測技術、紅外線偵測作物生長壓力、衛星或無人機影像偵察等技術。
(二)缺乏財務支援來確保收入:科技解決方案如指標作物保險。

除了在基因轉殖、土壤管理、灌溉技術及早期預警系統以外,還有許多新興技術與融合型技術,如合成生物學、人工智慧、組織工程、3D列印、無人機與機器人等整合應用,可以提供更先進的解決方案。

為了駕馭科技在糧食安全上的應用,強化糧食創新體系為當務之急。首先須針對小農的經營模式進行高品質的研發,以讓小農得以承接後續的生產應用。其次是以永續、包容的方式,提供農業所須基礎建設,如ICT或能源、電力。再則有效治理各農業創新政策,使具有一致性。最後,促進農家與科學家的知識流動,例如共同合作研發、ICT服務應用、分享基因種源等。

在政策面的建議包括:增加農業在全球與國家層級的研發投資,維持糧食、飼料與纖維的系統平衡以促進糧農永續發展,鼓勵科技創新(例如土壤肥力的保護、氣候變遷調適、農業生態體系的支持、孤雛作物的培育計畫等)來因應糧食安全的挑戰,整合全球的糧農政策使能以永續、包容方式貫徹執行,改善農民與科學家的交流界面並促成延伸性服務,提高農民取得農業資訊與技術,建立農業創新系統的能耐,以知識交流作為國際合作的基礎來攜手解決糧食安全問題,強化糧食與農業安全的環境,包括道路交通、電力供應、農業加工設備、資通訊建設、衛生以及所有能提升農業生產的質與量的基礎建設。

 

Source:

科技發展觀測平台

原文出處:http://unctad.org/en/PublicationsLibrary/dtlstict2017d5_en.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