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maculture 在進行設計工作的時候,總是有一個 ultimate design 的圖像。其實,網站(internet)也是有終極目標的,那就是有一天,網路上的所有資料,電腦 agents 都可以讀得懂,並且與人並肩合作。
只是語義網在 Open data & 社群網站出現之後,似乎就很少人繼續談論它。現在大家迷戀的大數據、物聯網、社群網站,這個長遠的網站目標,似乎越來越模糊。最近人工智慧(AI)又開始夯了,也許,又會有人開始注意 Semantic Web 也說不定。
1998 年 Web 的發明人暨 W3C 主席 Tim Berners Lee 提出語意網(Semantic Web)的概念之後,語意檢索的研究在國際上受到相當的重視。從已發表有關Semantic Web 的文獻看來,要能做到理解資訊資源中的邏輯語意並進行檢索,已不純然是檢索技術的問題,它還需要知識體系、詞彙體系、標記語言的配合,並以檢索推理機制來進行檢索、驗證及推理的工作。
語意網是現有網路架構的延伸,將資料內容的涵意定義得更明確,使人們能有效地使用網路所帶來的便利,且提供統一的資料描述框架,促使網路資源整合,並藉由連結到資訊本身的定義與背景,使資訊內容的語意能被表示,進而更有效率地作資訊存取與分析(Hjelm, 2001)。
語意網的主要目的,是讓網際網路上的文件都能用標準的本體知識語言來表達,一方面達到知識分享的目的,另一方面也能達到可機讀性(machine readable),也就是讓電腦可以讀的懂本體知識語言所描述的文件敘述,了解其語意內涵,而能進一步自動替使用者作更精確的資料判斷與處理。
The ultimate goal of the Web of data is to enable computers to do more useful work and to develop systems that can support trusted interactions over the network.
Source: Semantic Web Standards
參考資料:http://techserviceslibrary.blogspot.tw/2011/04/semantic-we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