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載於台灣農村陣線月刊,標題為:韓國女農聯盟(KWPA)對⾏動⽣物多樣性遞約國第12次會議的⾏動(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 -COP12)
前⾔
2014 年,9/29~10/17,聯合國的⽣物多樣性遞約國⼤會第 12 次會議(CBD-COP-12)在韓國的江原道平昌郡(Pyeongchang, Gangwon Province)Alpensia 召開,這也是 2018 年冬季奧運會的舉辦地點。
所謂的 CBD 是⽣物多樣性代表⼤會(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 CBD)的縮寫,⽽ COP 代表的是遞約國會議(Conference of the Parties, COP),通常 COP 後⾯會加上數字來代表會⼀的順序,COP 12 表⽰是遞約國第 12 次會議。
沒有例外的,聯合國的各種全球性的國際⼤會,往往成為國家的政治利益與跨國⼤企業的經濟利益的角⼒舞台,所關注的是這些利益的共構平衡,至於極⼤多數地球⼈民(people)的權⼒與需求,就愛莫能助。因此,國際間的非政府組織(NGO)很早就有種共識,那就是每每有國際聯合⼤會召開,就會在同⼀個地點,另闢⼀個另⽴(alternative)⼤會,召集國際間與會議議題有相關的團體,從廣⼤⼈民的角度,探討同⼀個議題,並對國際聯合⼤會遞交倡議。
CBD 成⽴於 1993 年,有 194 個會員國加入,但是不包含美國。它致⼒於⽣物多樣性的保存、⽣物多樣性的永續使⽤以及公平的分享從永續運⽤⽣物多樣性⽽來的利益。在農業議題⽅⾯,與⽣物多樣性最多相關的就是轉基因作物(Genetically ModifiedOrganism, GMO)與⼟著種⼦保存(Indigenous Seed Preservation)的議題,因此,農民之路(La Via Campensina)的韓國成員韓國女農聯盟(Korean Women Peasant Alliance,
KWPA)便邀集亞洲其他農民之路的會員組織,共同到平昌,分享各國的種⼦保存現況,並探討 GMO 對社會與經濟的影響以及⽣態農業(agroecology)與種⼦、⽣態農業與糧食⾃主權(food sovereignty)的關係,最後,與當地的民眾到 CBO-COP 12 會議的會場外遊⾏,表達訴求。
CBD-COP 12 的主要議題
雖然這次 KWPA 召開的會議主要在分享各國的⼟著種⼦保存現況,探討⽣態農業以及表達反對轉基因作物的⽴場,不過,KWPA 還是安排了⼀場對於 CBD-COP 12 的關鍵議題的簡報。這次的主要議題⼀共有 10 個,我把他們列出,讓⼤家對於⽬前國際上對於⽣態多樣性的議題所關注的⽅向有⼀個⼤致的了解 [1]。
- Resource Mobilization:資源的流通與動員,主要討論國際與本⼟的財務資源如何
運⽤以達到讓⽣物多樣總量可以加倍。 - Biodivers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物多樣性與永續發展,討論如何把⽣
物多樣性與永續發展整合,消除貧窮以及對於⼈類健康⽅⾯的探討。 - Access and Benefit-sharing:取得與利益分享,討論基因資源(genetic resources)
的取得以及公平分享利⽤該基因資源所帶來的利益。 - Article 8(j) [2] and related provisions:透過⽴法,尊重、保存並維護原住民族、在地
社區能夠保存⽣態多樣性、永續的⽣活⽅式、知識、創新與⼯藝,並且讓這些傳統智
慧可以更廣泛被運⽤,同時也要將運⽤這些傳統智慧所得的利益與他們公平分享。 - Marine and Coastal Biodiversity:討論海洋與海岸的⽣態多樣性。
- Invasive Alien Species:討論外來種的問題。
- New and Emerging Issues: Synthetic Biology:這是⼀個新的很緊急的議題:合成⽣
物學 - Biodiversity and Climate Change:討論⽣物多樣性與氣候變遷的關聯。
- Biofuels and Biodiversity:⽣質燃料與⽣物多樣性。
- Operations of the Convention:有關代表⼤會的運作。
這份簡報的講員,來⾃於 ETC Group [3] 的 Neth Dano 特別對當中的合成⽣物學(Synthetic Biology)加以解釋,說它是「極端基因⼯程(Extreme Genetic Engineering)」指的是為了⼯業上的運⽤,將製造出來的基因⽚段加到活細胞裡⾯「劫持(hijack)」原有的功能。合成⽣物學打算製造模組化的「基因⽚段」或「基因磚(biobricks)」,如此⼀來,就可以簡單的把他們組合在⼀起,創造更繁複的基因程式(programmes),不過「⽬前 CBD 對於合成⽣物學還沒有⼀致的定義」她最後補充。
韓國的⼟著種⼦保存
在這次韓國女農聯盟邀請的聯合⾏動當中,令我最映像深刻的要算是 KWPA 如何體現在地⼟著種⼦的保存。我們都知道,種⼦保存是⼀個「動態」的過程,透過不停的栽種、採種、選種、就地栽種、採種、選種…讓⼀個作物不斷的調整、適應並記憶⼀個地區的微氣候、⼟質、微⽣物、昆蟲與其他的物種。
KWPA 在洪川郡有⼀個叫做「Chaejongpo indigenous farm」的地⽅,號召當地的農民以及民間團體,共同經營⼟著種⼦保留,將該地區所能找到的原⽣作物中在裡頭,不採收作物,只採收種⼦。農民必須參與保留地的農務⼯作才能獲得種⼦,因此,這塊地就有了勞⼒來源,⽽且,也因著農民的參與,可以將原⽣種⼦散布開來,在當地個處繼續種植、進⾏觀察、篩選,並將好的種⼦再回貴到保留地。這個作法不僅簡單,也可以讓種⼦的交流、取得有⼀個常設的管道。
台灣的藏種於農運動⽴意甚好,要是可以在個處建⽴這樣的「保留地」,並且號召農民參與,我想會讓台灣本⼟的種⼦資訊與保存更有組織,更容易交流與取得。
⽇本農民連的基因試紙
⽇本農民運動全國聯合會(簡稱「農民連」[4]) 是這次與會的組織當中,⼈數最多的,當中竟然還有⼀位⽇本「提攜」(Teikei)運動 [5] 的第⼀代運動者,真的讓我這位在台灣熱衷社區協⼒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CSA)的推動者⽴正致敬。
在這次的會議的空檔時間,農民連食品研究室(Nouminren Food Research Laboratory) 的所長八⽥純⼈(Sumito Hatta)向⼤家⽰範⼀個試紙。這份試紙主要是測 [6] 試作物是否有經過基因改造。他⾸先把事先從附近農⽥裡採收回來的⽟⽶葉⼦剪下⼤約指甲⼤的⼀⼩⽚,然後稍微揉碎,然後放入加了少許清⽔的試管當中靜置⼤約⼀分鐘,然後放入試紙,只要讀取試紙的顏⾊,就可以判定這棵作物是否有經過基因改造。由於時間有限,並沒有機會進⼀步的了解整個測試的原理,以及它所能檢測的基改作物的種類有多少種,不過,在他⽰範完之後,八⽥所長主動的跟我提到他很關切台灣的基改狀況,很希望有機會到台灣來看看。回來之後,我也跟綠⾊陣線協會的執⾏長吳東傑談過這件事情,希望今年有機會,邀請八⽥所長到台灣來交流。
結語
每次的國際會議,都是衝擊,在很短的時間裡⾯,要⾯對南腔北調,以及各種新穎的創⾒或展⽰,實在是挺耗損精神。所能記下的有限,只能索引式的給予⼀些記錄,讓有興趣繼續深入的朋友可以進⼀步的追蹤。
亞洲各國的農民組織,都深知東⽅的農耕⽂明與成就⼀直深深的影響著世界的有機農業、⾃然農業的發展。在會議期間,我向他們介紹富蘭克林‧⾦的 「四千年農夫(Farmers of forty centuries)」,原來,⽇本、韓國、台灣與中國,共享著⽼莊思想,泰國、印尼與孟加拉,也有著深奧的⼟著農業⽂明。我們深知,⽣態農業並不寂寞,有個千古的先⼈為伴,有天地海洋為伴,更有眾多的⽣靈共同合作。
註解
- 對於細節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進⼀步參閱 http://www.cbd.int/doc/meetings/cop/cop-12/official/cop-12-01-add1-rev1-en.pdf
- Article 8 是 CBD 裡⾯個稱為「在地保存(In-situ Conversation)」的⽂件,⼀共有 13 條約定,分別使⽤ a~m 為序號條列,Article 8(j) 表⽰第 j 個約定。http://www.cbd.int/convention/articles/default.shtml?a=cbd-08
- ETC Group http://www.etcgroup.org/mission
- 農民連 http://www.nouminren.ne.jp/index.shtml
- 關於「提攜」(Teikei)運動與 CSA 的關聯,請⾒ http://www.pcd.org.hk/csa/big5/experience01.html
- 農民連食品研究室的網址 http://earlybirds.ddo.jp/bunseki/inde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