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原始出處是英國的《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Baby boomers are very privileged human beings」。
戰後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是指 1946 年至 1964 年之間出生的一代人。不但是在台灣,在全世界也都有同樣的現象:這群人是普遍同時擁有「城鄉經驗」,除了親自擁有大量自然體驗,也親自走過現下科技生活的多數演替環節(例如:從手寫信件、電報、電話到手機)。
我一直認為,台灣農村若是需要有人先進入去「造橋鋪路」,建立可持續的生產、生活環境,並替年輕人建立可以在農村謀生的產業,那這一群擁有豐沛退休金、普遍受過中、高等教育、經歷平均 25 年職場專業歷練、人生經歷豐沛、心性成熟的這一群人應該是首選,而不是一味的將年輕人送進去當砲灰。
我很建議,這群退休的朋友,投入生態農場、CSA 合作農場的建置,在都市邊緣或是農村,留下眾多擁有豐富知識、能夠妥善運用政府部會資源,社會支持網絡完善的 CSA 合作農場,讓自己晚年有優美的環境可以浸泡,也可以有意義(具有實質的生產力)的書展筋骨。
底下是《每日電訊報》這篇報導的翻譯。
從免費大學教育到房價暴漲,戰後的這一代人似乎享受著連續不斷的好運氣。即使到了退休年齡,他們的好運還在繼續,許多人享有豐厚的最終薪資養老金。他們如何在退休後充分利用這些優勢 – 以及如何利用自己的財富幫助較不幸的子女?
戰後的嬰兒潮世代在過去 50 年間協助改變了社會,現在他們正面臨最大的挑戰:退休。
第一批嬰兒潮一代已經開始領取退休金,未來十年將有數百萬人加入他們的行列。
鑑於他們所擁有的人口與經濟力量,這一代人絕不會安靜地溜走到高爾夫球場或花園。相反,他們很可能會改變我們對未來退休生活的看法。
現今五十多歲和六十多歲的人可能會對當前的經濟風暴感到緊張,因為這些風暴會打擊他們的退休計劃。近十年來,投資回報一直不佳,年金率急劇下滑,許多人的公司養老金也在近年縮水。
有些人現在可能會懷疑,曾經被標榜為「一生中的假期」是否會變成財務上的噩夢。不過,嬰兒潮世代的人應該記得,他們所享有的財務優勢,是他們的父母和子女夢寐以求的。
事實不言而喻。全國 670 萬億英鎊財富中,超過 80% 為嬰兒潮世代(1946 年至 1964 年間出生者)所擁有。全國總共擁有 260 萬億英鎊的股票和儲蓄,其中 50 至 64 歲的人擁有其中的 1 萬億英鎊。在 180 萬英鎊的養老基金中,有三分之一由這個年齡組別擁有(另外四分之一由 45 至 50 歲的人擁有)。他們擁有 250 萬億英鎊的房地產資產中的 40%。事實上,對於這一代人而言,房地產是非常好的投資,每五位嬰兒潮一代就有一位擁有第二套住宅。
正如工作基金會的 Will Hutton(他自己也是嬰兒潮一族)所指出的: 他指出:「嬰兒潮世代享受了免費的愛情、免費的學校膳食、免費的大學、福利確定型的退休金、主要的充分就業以及長達 40 年的房地產興旺。今天 60 歲的人是非常特權和幸運的。
嬰兒潮世代經濟成功的關鍵在於不斷攀升的房價。Nationwide 的首席經濟學家 Robert Gardner 表示: 「嬰兒潮世代受惠於顯著的房價漲幅 – 在某些情況下,實質漲幅超過 100%。在七十年代中期和八十年代,房屋價格與收入的比率比現在低得多,也更容易負擔。
這有助於創造自置居所的大幅增長。嬰兒潮世代的孩童購買第一套住宅,然後隨著家庭成長遷入更大的住宅,這些需求都有助於推高房價。
正如財務顧問 Philippa Gee 所說: 「這張金門票讓許多嬰兒潮世代的財務未來有了保障。但正如她所指出的,這張 「黃金門票 」不可能用來幫助他們應付所有可能發生的情況,包括支持退休金、支付未來的護理費用或幫助他們的子女在住房階梯上更上一層樓。
大多數人的首要任務是為自己的退休生活提供資金。好消息是,嬰兒潮世代可望活得比他們的父母更長壽、更健康,不過這需要更大的退休金來支付。
雖然許多嬰兒潮世代都享有豐厚的最終薪資養老金,但這絕非普遍現象,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他們的工作地點。
根據全國退休基金協會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Pension Funds) 的資料,在 45 到 54 歲的人當中,有三分之一、55 到 64 歲的人當中,幾乎每五人就有一人擁有某種與收入相關的退休金計劃。那些退休金供給有缺口的人需要考慮如何為他們的退休生活提供資金。這可能意味著要考慮到其他資產,例如物業和投資。
Just Retirement 的 Steve Lowe 表示: 「這一代人以積極主動、參與和帶領消費者革命而聞名。現在他們需要將這些應用在自己的退休選擇上。嬰兒潮世代的人不能只是在夢遊中度過退休生活。
退休的性質正在改變。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更分階段的方式,從全職工作轉為非全職工作,並在領取國家退休金年齡後繼續工作。最近的立法為此提供了便利。嬰兒潮一代現在有更多成本更低、收費更透明的養老金產品(從支取款項到定期年金)可供選擇。
嬰兒潮一代也需要考慮他們未來的照護選擇。身體虛弱可能還有數十年才會發生,但做好計劃是值得的。Gee 女士說: 「以前總是有客戶問我如何避免支付未來的照護費用。但自從最近圍繞護理之家的宣傳後,人們現在告訴我他們想自己付費,這樣他們就能控制所接受的護理。
雖然許多人希望利用自己的資產來幫助子女甚至孫輩,但這需要與您自己的退休需求相平衡。Gee 女士說: 「不要堅持讓您的子女走您的老路。嬰兒潮一代可能從房價上漲中獲益良多,但這不一定會在未來發生。
她說,人們應該考慮縮小住房規模,而不是資產釋放計劃。「很多家庭都陷入了一種觀念,認為他們不想出售房屋,應該為下一代保留房屋」。但這往往是不切實際的。首先,如果房屋比您所需要的還要大,您就需要負擔管理房屋的費用,這會蠶食您的資源,而且如果有人需要照護,通常無論如何都必須出售房屋。
她說,在某些情況下,早點出售可能會更好,因為您可以控制出售的時間,將房產的價值最大化,並按照自己的意願使用收益。
遺產稅規劃也很重要。雖然 「滑雪(skiing)」(花掉孩子的遺產)已經成為一個廣泛使用的縮寫,但越來越多的嬰兒潮一代意識到他們是 「幸運兒」,並希望最大限度地將遺產傳給他們的子女和孫輩,因為他們面臨的財務前景遠比現在暗淡。
The postwar generation has enjoyed a seemingly unbroken run of good luck, from free university education to the house price boom. Even in retirement their good fortune continues, with many enjoying generous final salary pensions. How can they make the most of these advantages in retirement – and how can they use their wealth to help their less fortunate childr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