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生態學會的一份新報告證實了再生農業在農業中將扮演的關鍵角色。
這份題為《英國再生農業:生態視角》的報告發現,有強有力的證據表明,在再生農業實踐下,土壤健康和生物多樣性可以得到改善。
但為了獲得最佳效果,需要採用整個系統的方法,因為單獨使用再生農業的個別原理很少能達到足夠的效果。
詹姆斯赫頓研究所土壤生態學家、報告的主要作者羅伊尼爾森博士說:「再生農業有五項原則,但沒有一項原則能夠單獨帶來明顯的改變。
「要實現有意義的改變,需要充分瞭解農業系統的背景,在可能的情況下,最好採用多種原則」。
再生農業的核心原則包括:
- 盡量減少土壤乾擾、
- 盡量減少裸露土壤、
- 增加農場多樣性、
- 整合牲畜,以及
- 傾向以自然為基礎的方法而非化合物質的投入(favouring nature-based methods over synthetic inputs)。
報告發現最有力的證據顯示,盡量減少裸露土壤可帶來效益。
透過覆蓋作物等方式讓根系全年留在地裡,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改善土壤結構、提高養分可用性,並增加生物多樣性。
該報告還發現有充分證據表明,將牲畜融入耕地有益於抑制雜草、疾病和害蟲。
再生農業(Regenerative agriculture)
儘管免耕和最低限度耕作法作為再生農業的主要作法很突出,但報告發現與此相關的效益證據較弱。
儘管整體系統方法能產生最大的影響,但報告作者警告說,這不應阻止農民只採用幾種方法。
Lucie Buchi 博士是格林威治大學自然資源研究所 (The Natural Resources Institute of the University of Greenwich) 的作物與雜草生態研究員,也是該報告的主要作者。
Buchi 博士解釋說: 「從一個耕作系統轉換到另一個耕作系統是複雜、困難且有風險的。
「整個系統方法是一個理想的最終目標,但這不應該阻止農民汲取某些他們可以在自己的農場實施的再生農業元素。
「人們需要從某處開始」。
與此同時,對於考慮過渡到再生農業的農民來說,產量損失是他們最關心的問題。
報告發現一些證據表明,通過增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轉型時最初的減產可能會減少,甚至在較長時期內逆轉。
然而,這也有減少依賴外部投入及改善土壤健康的額外好處。
但這方面的證據是多變的,而且實現這些潛在效益需要時間。要更深入地瞭解這些影響,需要進行長期實驗。
報告也警告說,在三到六年的過渡期間,需要小心管理,以防止競爭性雜草和害蟲等問題。
A new report from the British Ecological Society has confirmed the key role that regenerative agriculture will play within farming.
內容出處: Regenerative agriculture is the future – report – Agriland.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