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w.w. > climate change > 氣候變遷與高山原住民族不丹宣言

氣候變遷與高山原住民族不丹宣言

氣候變遷與高山原住民族不丹宣言(THE BHUTAN DECLARATION ON CLIMATE CHANGE AND MOUNTAIN INDIGENOUS PEOPLES)

烏拉社區,不丹
林淑雅,靜宜大學法律系助理教授,翻譯

我們,一群超過 100 個的原住民與傳統農民,來自 10 個國家 25 個社群說著 22 種語言,加上公民社會組織與相關研究單位,於 2014 年 5 月 26 日至 6 月 1 日 間,齊聚在不丹的詹比和烏拉社區,分析近來氣候變遷對母親大地的衝擊、對高山 地區原住民族生計與文化的衝擊,並發展危機因應之道。

我們的社群包括:不丹的蒙帕斯、烏拉帕斯;中國的納西和壯;印度的庫芒、
萊恰、林波、蒙巴、那娃、沙當;吉爾吉斯的巴肯、喀吉喀爾、喀波巴札;巴布亞
新幾內亞的赫若娃那烏拜姑比、吉娃卡、優普那;塔吉喀的來西谷、徐南、沃漢谷
社群;秘魯的馬鈴薯公園奎恰社群;菲律賓的民塔帕社群;台灣的泰雅、卡那卡那
富、邦查;泰國的卡肯瑤印拉奈。

這次聚會我們採取一種”走動式工作坊”的模式,讓我們可以有適當的方法和 工具以有效地交換想法和經驗,指出共同面臨的問題,並集體腦力激盪尋求問題的 可能解決之道。”走動式工作坊”包括食物與文化影像之夜,與詹比和烏拉地區的 居民直接互動。這種創意工具協助我們建立網絡、促進獨特的原住民族精神和使命 感,最後正式成立了”高山原住民族國際網絡”。我們很高興地在國際民族生物學 會第 14 屆大會上,向國際社會介紹這個充滿潛力的新網絡。

我們也很高興地在此宣布,一個獨特的種子交換計畫已經在秘魯馬鈴薯公園、
中國雲南、不丹烏拉和詹比地區間展開。這個種子交換計畫將擴展到網絡中其他成
員,同時留意,避免影響在地生態系統、在地文化與在地原住民族智慧財產權。
高山生物文化系統是許多原住民族文化與語言的家園,也是文化和生物多樣性、水
資源和其他重要生態系統要素所在的豐富而脆弱的寶庫。其中原住民族農耕傳統具

有獨特的重要性,提供我們那些對世界糧食安全具關鍵性的重要糧食作物。而這些
都來自於原住民族的傳統知識與創新機制。因此原住民族知識系統的存續就是人類
存續的關鍵。

我們發現,在許多高山地區,原住民的與傳統的文化已經面臨食物與農耕系統 的劇烈變化,包括降雨模式改變、氣溫上升以及蟲害病害增加。例如:印度東喜馬 拉雅的水源減少了 50%到 60%;中國西南遭遇極端乾旱;台灣面臨極端降雨形 態;菲律賓出現超級颱風;也有許多案例出現降雨過晚或過早的現象。奎恰社群因 氣溫上升與蟲害病害增加,馬鈴薯種植移往更高海拔地區;巴布亞新幾內亞也因為 氣溫上升,作為食物來源的家畜養殖也移往高海拔地區;泰國的森林生態和吉爾吉 斯的作物則受到不尋常氣候形態的衝擊。其結果是,人們與農耕作物的密切連結出 現緊張關係,所固守的社群組織、傳統價值與精神信仰也同受動搖。

即使我們承受著不成比例的氣候變遷衝擊之苦,我們卻是全球温室氣體排放最
少的一群。然而,在發展與落實涉及我們在地適應的政策、方案、計畫與行動時,
我們的參與一直被邊緣化。

身為新誕生的高山原住民族國際網絡,基於關注高山生態系統的未來與我們社 群的生計,並基於團結與互惠精神,呼籲政府、研究單位、學者、公民社會組織與 國際社會:

  1. 肯認母親大地的神聖本質與固有權利,特別是她所有子民(包括植物、動物、河 流、山脈、鳥、風、岩石、靈性等等)的多樣性、豐富性與福祉,並且遵循互惠與 衡平原則以對待滋養萬物的自然環境。
  2. 承認並尊重原住民族與傳統農民的世界觀、文化與精神價值,並肯認他們所擁有 種子的神聖本質。
  3. 尊重並促進原住民族和傳統農耕社群的生物文化遺產權,並全面落實聯合國原住 民族權利宣言。
  4. 促進原住民族和傳統語言的使用,因為這些語言是關於高山生物文化遺產重要傳 統知識的活圖書館;提供充分經費給能夠納入耆老與年輕人知識傳承的原住民族教 育課程、學習模式和教學實踐。
  5. 肯認傳統知識對於高山生態系統與農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可持續性使用上的貢 獻;支持傳統知識庫的建立與管理,使我們得以分享合適的適應策略並持續創新。
  6. 支持傳統知識和科學的銜接過程,以對農業生物多樣性的保育和可持續性使用、 糧食安全和氣候變遷適應,創造有效的方法和解決之道。同時尊重我們拒絕使用基 因轉殖生物與基因工程等科技的權利,因為這將傷害母親大地的整全性。
  7. 支持並促進來自高山生態系統的原住民族與傳統農耕社群進行跨文化的知識、創 新與技術交流,使他們能夠找出合適且有效的解決方案以面對共同挑戰。
  8. 支持國際家戶農耕年的相關活動,並藉由在國家層次的部門政策、計畫與方案中 納入傳統知識,以肯認傳統農耕系統對國家糧食安全的價值與貢獻。
  9. 支持種子交換以及從國際基因庫返還種子,為氣候變遷適應創造更多選擇、確保 在地糧食主權與世界糧食安全。
  10. 支持強化在地治理、習慣規範、傳統權威、耆老的智慧與參與。 我們呼籲原住民族和傳統農民堅持自己的糧食主權,將我們孩子的食物與營養擺在 優先與首要的位置,我們也呼籲國家政府全面落實人民的食物權。

最後,我們重申,我們將投入共同合作並在自己社群中致力於我們目標的達 成:確保糧食主權、扶植具豐富生物多樣性的農耕系統、保護我們的生物文化遺產 和在地權利。
原文:http://pubs.iied.org/pdfs/G03798.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