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w.w.w. > Rural movement

Rural movement

可食森林園藝目錄

我發起了一個讀書會,因為,對大部分的華人來說,「到底什麼是食物森林?」我們不能一直停留在望文生義的階段,或者,僅僅掌握著碎片般的知識,不停地打造一座又一座掛著食物森林看板的草叢。

Read More »可食森林園藝目錄

天災與永續農業–中美洲「農友互助運動」對「米奇颶風」的回應

撰文/舒詩偉(原載於:文化部台灣社區通 2009/08/19)

在台灣,我們每年,都會遇上幾次颱風。風,有的很大,有的算小。有了風,就一定會有雨。小雨還好。大雨,如再加上風;或大風過了,連續幾天大雨,都市人或許還可「忍受」;農村,可就「遭殃」了:農作物受損(落葉、落果、泡水),道路、橋樑中斷,淹水等等。至於在深山裡面,山崩、土石流的狀況,更時有所聞。

至於地震,還好!台灣小地震頻繁;大型地震,「久久」才一次。

對這些嚴重的「風不調、雨不順」,所帶來的結果,我們一般稱之為:「天災」。但經年下來,大家也似乎又看清了一點:「天災」,往往是與「人禍」,連在一起。人,因為做了什麼、或不做什麼,使得天災,變得更難防止,災情更嚴重;而且重建起來,也更吃力。Read More »天災與永續農業–中美洲「農友互助運動」對「米奇颶風」的回應

巴黎千分之四的倡議

因應氣候變遷,法國在 2015 的 COP21 巴黎氣候峰會上,提出「千分之四倡議」,認為只要每年提高土壤碳素含量達 4‰ (0.4%),就可以有效減緩氣溫的上升,而透過各種農業的措施,應該可以達到該目標。主要的做法在於強調生態有機農法,來增加土壤含碳有機質。(郭華仁[1])

Read More »巴黎千分之四的倡議

社區糧倉倡議

「社區糧倉」指的是在城鄉交界,一個一個由社區的家庭所支持、共同承擔風險的生態(合作)農場。我們稱這種農場為社區協力農場(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 Farm, CSA)。 農場本身也許無法完全供應都會所有的食物,但是它們會成為都會糧食的匯集地,並且是整合都會支持健康食物、健康環境以及公平分享永續環境力量的重要據點。

Read More »社區糧倉倡議

社會性林業(Social Forestry)

人類是與森林共同演化的,森林的高度複雜性,每一個元素與成員對整體系統來說,都具備高度的功能性以及獨特的角色,人類對他理解有限,也不停的受她的啟發,森林要用什麼代名詞稱呼呢?她、他、祂?如果,人類的生活本身,就是一種生態復育,一個都會人類住久了,不知不覺就變回一座森林,那會如何呢?人類的確在努力的思考當中,其實,也不得不思考了。

Read More »社會性林業(Social Forest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