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 8(j) 在地保存的原住民與在地社區智慧與創新
In-situ Conversation. Art… Read More »Article 8(j) 在地保存的原住民與在地社區智慧與創新
學習赤腳的運動 Bunker Roy
Bunker Roy: Learning from… Read More »學習赤腳的運動 Bunker Roy
社區糧倉工作小組
什麼是「社區糧倉」? 它指的是在城鄉交界,一個一個… Read More »社區糧倉工作小組
線上說故事(簡報)軟體 Prezi
這個簡報軟體可以很動態、伸縮鏡頭的方式,來呈現簡報… Read More »線上說故事(簡報)軟體 Prezi
樸門永續設計的分區
這是網路上 (from http://www.kusamala.org/about-us/permaculture-agroecology/) 看到的一種樸門永續設計的分區方法
ZONE 1 – INTENSIVE(第一區-密集種植)
The bio-intensive garden that produces the majority of household vegetable needs. Small fruit species and quiet animals live here too. Commercial vegetable gardens are Zone 1 systems because they are energy intensive. This area is irrigated.
這一區是生態密集生產家庭主要蔬菜的花園,小型水果以及比較安靜的家畜也會養在這裡。商業性的蔬菜農園便是一個第一區的系統,因為它得能源密集。這個區域需要灌溉。Read More »樸門永續設計的分區
台灣常見的蔬菜中英文名稱對照
KKF 微生物菌的慨念
當你們把生態、生產一起想的時候,就知道,KKF(Khao-Kwan Fundation, Thailand)採菌是多元、完整的採在地的菌,把它們放大,放入生產基地當中,而不是把某幾種特殊作用的菌,放到環境當中,作特殊的用途,這樣做很容易有後遺症。農業是一個知識密集、對環境負有重大責任的工作,「維持平衡」、「多樣性」是非常重要的。當你收集到越來越多資料與經歷更多生態的變化的時候,你就會知道,KKF 可以信任,而且可以累積,創造真正可以使用的土壤,有好的土壤,種出好菜只是必然的結果。Read More »KKF 微生物菌的慨念
生態農業 10 年內讓糧食產量加倍
聯合國農糧組織(UNFAO) 評估,全世界必須增加 70% 的糧食生產,才足以養活預計在 2050 年時地球的 90 億人口。 這項評估是將全世界的經濟成長,以及受其影響的飲食結構變化都考量在裡面,其中,變化最大的地方將是南亞 (South Asia)以及撒哈拉以南非洲(sub-Saharan Africa)地區(林尚蓉,2011),但是我們可以再擠出來的可耕農地僅有 12% 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