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Community composting guidelines – City of Sydney

堆肥是利用廚餘的好方法,否則廚餘可能會被掩埋。您製作的堆肥對土壤有益,在您自己種植食物時也非常方便。

您的社區堆肥可以是社區花園中的堆肥箱、公寓大樓或學校中的共享蚯蚓養殖場,也可以是當地企業使用的堆肥系統。

這是澳洲雪梨城市農場舉辦有關堆肥和蚯蚓養殖的講座資料。無論您選擇哪種堆肥系統,我們的指南都將幫助您的項目取得成功。

Read More »Community composting guidelines – City of Sydney

戰後嬰兒潮世代~享盡特權的人類

這篇文章原始出處是英國的《每日電訊報》(The Daily Telegraph)「Baby boomers are very privileged human beings」。
戰後嬰兒潮世代(baby boomers)是指 1946 年至 1964 年之間出生的一代人。不但是在台灣,在全世界也都有同樣的現象:這群人是普遍同時擁有「城鄉經驗」,除了親自擁有大量自然體驗,也親自走過現下科技生活的多數演替環節(例如:從手寫信件、電報、電話到手機)。

我一直認為,台灣農村若是需要有人先進入去「造橋鋪路」,建立可持續的生產、生活環境,並替年輕人建立可以在農村謀生的產業,那這一群擁有豐沛退休金、普遍受過中、高等教育、經歷平均 25 年職場專業歷練、人生經歷豐沛、心性成熟的這一群人應該是首選,而不是一味的將年輕人送進去當砲灰。

我很建議,這群退休的朋友,投入生態農場、CSA 合作農場的建置,在都市邊緣或是農村,留下眾多擁有豐富知識、能夠妥善運用政府部會資源,社會支持網絡完善的 CSA 合作農場,讓自己晚年有優美的環境可以浸泡,也可以有意義(具有實質的生產力)的書展筋骨。

底下是《每日電訊報》這篇報導的翻譯。

Read More »戰後嬰兒潮世代~享盡特權的人類

為什麼我喜歡我的 CSA

原文出處:為什麼我喜歡我的 CSA(它不僅僅是每週一盒新鮮農產品)/ Why I love my CSA (it’s more than the weekly box of fresh produce)
如果我沒有加入 CSA,我可能永遠不會愛上大頭菜。

報名參加社區支持農業計畫意味著每週或每兩週從當地農場獲得一箱農產品。這是利用夏季的豐收、發現新的水果和蔬菜以及支持在您所在地區種植糧食的人們的一種方式。Read More »為什麼我喜歡我的 CSA

Nature-Based Solutions and Agroecology: Business as Usual or an Opportunity for Transformative Change?

Published in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 65, No. 1, 2023)

Nature-Based Solutions and Agroecology: Business as Usual or an Opportunity for Transformative Change?: Environment: Science and Policy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Vol 65 , No 1 – Get Access

以下是郭華仁老師發表在他 FB 上面的文章:
農業危機的自然解方:基於正規的生態農業才是正解〉近年談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常會提到基於,或本於自然的解方(Nature-Based Solutions),簡稱自然解方。不過自然解方有真假兩種。

Read More »Nature-Based Solutions and Agroecology: Business as Usual or an Opportunity for Transformative Change?